凈水器市場混亂 標準籌備六年仍難產
訊
隨著水質安全問題的加劇,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凈水器。然而,面對數千家凈水器廠商、價格從10優惠到上萬元、廠家自稱有“美容”甚至“”結果的凈水器,消費者究竟該如何選擇,這無疑是一道難題。
記者多方調查發現,伴隨廠商“井噴”的,是體現在終端市場上的諸多亂象。記者看到,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凈水器品牌約10個左右,均為美的、安吉爾等知名廠商,價格則主要集中在100優惠到200優惠之間。包括真能、鼎美等在內的多家凈水器廠商表示,一臺市場售價在100優惠左右的凈水器,其低價格僅15優惠左右。
現在貴的產品在終端都能賣到上萬元,但給經銷商的低價格都在80優惠以下。”鼎美一名自稱郭亮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。
在混亂的價格之外,“活化水”、“礦化水”、“小分子團水”等新鮮概念,亦成為諸多商家吸金的主要手段。
在一家電賣場,某知名品牌凈水器推出了能生產軟水的系列子團水”等新鮮概念,其在宣傳海報上明確稱,飲用該凈水器生產的軟水有美容結果。
在真能凈水器的官方網站上,將其凈水器凈化后的水稱為“高能活化水”,并稱該水具有祛黑斑、防日曬、看診香港腳、高血壓、口腔病痛、外傷,甚至提高性能力等神奇。
廠家銷售人員聲稱能生產類似“神水”的凈水器產品不勝枚舉,一家名為“名泉”的上海凈水器廠商更直言“產期飲用我們凈水器凈化的產品,能祛病延年、抵癥。”
“事實上,早在2005年,衛生部就曾發文稱,衛生部從未批準生產過任何離子水機,涉水產品不得宣稱任何守護健康。”凈水行業協會秘書長顧久傳無奈地表示。
“目前的凈水器行業并不是沒有規范,相反,規范還很多。”介紹,目前主要適用于凈水器生產的標準有四個:一是把水加工成自來水,按GB5749-2006標準,必須要衛生部門發衛生批件;第二個標準是衛生部門2001年發布的行業規范《一般水質處理器衛生安全與功能評價規范》,目前絕大部分凈水器廠商都是按這個規范進行生產;第三個行業規范,是建設部出臺的,主要針對凈水器的納濾;第四個是衛生部2001年發布的行業標準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與功能規范》,主要針對凈水器的反滲透。“真正對整個行業能起到強制性規范作用的飲水器標準早在2007年就已開始籌備,這個由全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導的《家用及類似用途凈水器》強制性標準,時隔六年依然沒有正式出臺。”
沁園集團一位員工告訴記者。為何歷時六年,國標依然難產?“盡管現在的凈水器市場很亂,很多龍頭企業也深受其害,但國標的缺失同樣也給各凈水器廠商帶來更大的操作空間,產品如何企業自己說了算,這無論從宣傳還是銷售上,都意味著很大的便利。”?